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三国赤壁之战的历史简短故事)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一次经典的战役,《三国演义》里记载,孙刘联军以十万之众大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打破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想法,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但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真的是这样吗?十万之众真的能打败八十三万大军吗?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1

关于两军的兵力,其实曹操南征荆州的时候,从十五六万的北方军人中筛选出了步兵8万,骑兵1万,但是调集来南征的军队并没有全部参战,因为旱路的运输问题限制了参战人数,也就是说上限兵力也就五六万,如果超出这个人数,道路堵塞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后方补给也没有办法保证。至于荆州兵,总计的数量达到七八万人,但是南四郡仅仅被安抚,曹军都没有去过那里,所以调集的兵力便是襄阳的两万余人。如此算来,曹操南征的总兵力,也就是七八万人。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2

对于孙刘方面,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这个没有争议。而对于刘备方面,则多数以诸葛亮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二万为准。大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五万人参战。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3

而之后赤壁之战第一次交战,曹操就战败了。但是对于想统一全国的曹操来说,怎么可能乖乖的回北方呢。那个时候,十几月份。早上非常的寒冷,冷风刮的战船极其的颠簸。而曹操的军队大部分都是北方人习惯了吗,他们在船上面会有的会呕吐,有的会生病。所以这时候呢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这些战船用铁链联到一起形成一个大船,这样就不颠簸了,至于这个主意是谁想出来的,反正肯定不是庞统,因为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庞统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场战争。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4

之后黄盖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构想,那就是火攻。接下来,就是赤壁的第二次战斗了,也就是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当时,曹军的战船紧密相连,黄盖率领士兵操纵用来纵火的小船突击到曹军的战舰下。成功点燃了庞大的船队。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5

三国历史上没有黄盖的苦肉计,因为故事中仅仅是诈降而已,黄盖为了保证没有武装的火船不被拦击,并且能顺利的接近曹操的大营,便向曹操投下诈降书。

曹操之所以轻易的相信了黄盖的投降,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黄盖做过孙坚的部下,论经验、论资历都比周瑜要强,屈伸于周瑜之下很有可能不甘心。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6

也就是说真实的赤壁之战其实并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神,很多的故事其实都是小说虚构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场战役之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慢慢形成了,正式的开始了三国的历史,所以说,这场战役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相关知识点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新官上任三把火”来比喻新上任的官员总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情,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树立自己的威信。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1

可是您知道最早这个事情是用来形容谁的吗?为什么把做树立威信的事情叫做放火呢?其实这句话出自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个故事和不管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赫赫有名的诸葛亮有关。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2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而作为汉室正宗的刘备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并且因为曹操一番“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言论,脱离了曹操的队伍。偶然的情况下,刘备得知诸葛亮乃当世奇才,隐居在襄阳卧龙草堂之中,于是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出世辅佐刘备。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3

诸葛亮到达刘备驻地新野(今河南省南阳新野县)的时候,正好赶上曹操派大将夏侯淳攻打新野,于是诸葛亮派关羽张飞带人埋伏于博望坡(今河南省南阳县方城镇),又令赵云率军诱敌深入,把夏侯淳的军队引入伏击圈后,关羽张飞点燃四周,燃气熊熊大火,大败夏侯淳。这一战使刘备手下的人尤其是关羽张飞对诸葛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吗”火烧博望坡“也就是诸葛亮上任后的第一把火。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4

新野之战后不长时间,曹操亲率55万大军再次攻打新野。然而曹操到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命人撤出了新野城。曹操命令军队驻扎新野城后,夜半时分,城里突起大火,把曹军烧的溃不成军。而这也就是诸葛亮新官上任的第二把火“火烧新野”。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5

虽然诸葛亮用两把大火,击退了曹操的两次进攻,但是这个时候的刘备的实力实在是太过弱小,不得不联合东吴的孙权联合来抗击曹操。这个时候曹操率军驻扎在长江北岸的赤壁,与刘备孙权联军隔岸对峙,诸葛亮和东吴大都督周瑜一起用火攻的方法,使得曹军几乎全军覆没。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这里面还有连环计、苦肉计、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很多有趣的故事,而“火烧赤壁”也就是诸葛亮新官上任的第三把火。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6

诸葛亮通过“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把火树立了在刘备集团中的威信,也奠定了在刘备集团中二把手的地位,所以人们把这三把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面随着时间演进成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说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青色的海,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lishi/16222.html

(0)
青色的海青色的海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03:08
下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03:08

相关推荐

  •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简短)

    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

    2022年12月28日
    00123
  •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负荆请罪的主人公)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率领赵军攻伐齐国,大获全胜,并夺取阳晋等地,赵惠文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勇猛果敢,战无不胜,足智多谋,战功赫赫,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各国,靠军功赢得荣誉和尊重。 唐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的古代64位名将中,廉颇位列其中。至宋宣和五年,宋廷依照唐制…

    2023年4月28日
    00219
  • 耳濡目染造句(成语耳濡目染解释)

    【成语名字】:耳濡目染 【成语拼音】:ěr rú mù rǎn 【成语释义】:濡:沾湿;染:沾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成语用法】: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近义词】:耳闻目染 、耳习目染、 耳熟能详 …

    2022年12月27日
    00140
  • 你怒了解的人物成语故事?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对以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 51、秋毫无犯(岑彭) [释义]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刘邦)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

    2022年12月28日
    00114
  • 摘抄一个历史故事(著名人物历史故事)

    摘抄一个历史故事这也是比较著名的历史典故,大家一起看看吧 01、试见识朋友诡荐文,守门户茅坤盲评判 明朝茅坤与归有光、唐顺之等创立唐宋派,并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以弘扬唐宋八大家之文。对明代文人,茅坤最推崇的是唐顺之。 一日,胡宗宪将一篇徐渭的文章给他看,诡称是唐顺之所作。茅坤阅后,赞叹不已,道:“不是唐顺之,做不出这样的文章!” 胡宗宪告诉他这是徐渭所作,…

    2022年12月28日
    0010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