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是什么?鱼我所欲也整篇翻译以及改写故事

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来比喻做人有时候不得不面对取舍,却不得不做出抉择,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名篇《鱼我所欲也》之中。但这其中细思起来,其实有两个问题饶有趣味。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是什么-1

(一)鱼和熊掌

先看下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很明显,在这里鱼和熊掌只是起兴之物,而孟子真正想要说明的是后面关于“生”和“义”的讨论,并由此引申出了“舍生取义”的最高道德标准。

显然,在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即“鱼以喻生也”、‘熊掌以喻义也”。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是什么-2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细想,近日突然疑惑为何孟子会单单挑“鱼”和“熊掌”这两件事物来说事儿?又为何要用“鱼”来比喻“生”,“熊掌”来比喻“义”?

在古人的注疏中,如宋代的孙奭曾经简单解释过,他说孟子之所以挑选鱼和熊掌这两个东西来说事,不过是因为“鱼,在水之物;熊蹯,在山之物”,意思是一个是水里生活的鱼,一个是山里生活的熊。想要抓鱼就得去水边,想要吃熊掌就得入深山。

如此,一个人分身乏术的情况下,就必须得做出取舍。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是什么-3

但是这个解释还是让人觉得有些牵强,比如难道就没有生活在湖边的熊,或者生活在山脚下水中的鱼吗?或许在古人生产力不发达、交通不便捷的情况下,不论是打鱼还是猎熊,都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如此一来倒是可以勉强接受这种“必须的抉择”。

但是即便如此,他却并未解释另外一个问题,即鱼和熊掌,这两个喻体是如何与主体相关联的。因为,用鱼来指代生存,以熊掌来比喻道义,这种文化源头或可追溯到先秦乃至于史前原始人类的思维惯性之中。

(二)生和义

先说鱼,这种动物作为“人类最早的一种人工食物”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曾经起到过重大影响,在北经周口店遗址就曾经发现涂红穿孔的草鱼眶上骨,足见人类利用鱼类进行生存历史之久远。而到了仰韶时期,从物质层面,渔猎生产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一种生产方式,而在精神层面,鱼类也因为自己的一些自然特性,引起古人注意,进而产生了图腾崇拜的产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是什么-4

最重要一点就是鱼类的生殖能力之强,让主要依靠体力劳动的原始先民羡慕不已,毕竟人丁兴旺带来的直接利益便是生活资料的更加丰富以及部族的更加强盛,人也因此能够获得最为基本的生存保障。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就是人和鱼共生共存关系的绝佳佐证。

再说熊,这种动物是力量和恐惧的象征,让人可望而不可即,也正因为如此,原始先民对于这种动物是敬畏大于喜爱,但也不影响将其作为氏族的精神图腾,以震慑其他部落。伏羲氏号黄熊,紧接着是最为典型的便是黄帝,号为“有熊氏”,而之后黄帝的后代楚国国君,也都以熊为姓。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是什么-5

这么多的上古帝王与熊有关,一方面说明古人对于熊力量的崇拜,另一方面熊也逐渐与威严的君权关系密切。实际上,回到孟子这里,儒家所谓的“义”,在他眼里已经具体化为了“贵贵、尊贤、事亲、守身”,其中最高的道义,便是指国家层面的表述,即“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此乃依义而行”,他理想中的义,其实是君臣相合之下的国家大义。

或许,正因为如此,孟子的义是与政权相关的,那么象征着圣王与君权的熊,因此有力厚重的熊掌便自然成为了“义”的绝佳隐喻;至于鱼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自然可以作为“生”的最好喻体。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故事

今天看了《动物管理局》的蚯蚓精的剧集,感慨人不能太贪心,选择一种生活就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世间事有舍才有得,那些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的到最后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故事从一个命案开始,死者为名叫许智的蚯蚓精转化者,专门负责转化者管理的办案人员到场分析案件,发现种种疑点。

推断出许智应该在某一时刻做了分身,一个去北京追求自己唱歌的梦想,一个留在明德老家父母身边过安逸的相夫教子的生活。

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办案人员从明德转去北京找死者的分身。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是什么?-1

经过重重困难,该分身被找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在许智高中毕业那年,她考上了北京音乐学院,想要去圆了自己从小就爱的唱歌梦,但是其养父母想要女儿留在自己身边,过安逸的生活。

许智既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也不愿违背父母的意愿,再三考虑后,她决定将自身分离,分离出一个分身,这样,她就可以既拥有梦想,又不违背父母了。

分身创造的很成功,许智跟分身说,她们两个可以一段时间换一下,每个人都可以把两种不同的生活体验一遍。

刚开始许智自己去了北京,追逐梦想,留下分身在父母身边。

谁知没过多久,许智就厌倦了北漂的苦日子,提出跟分身交换,分身同意了。

许智开始在老家恋爱,结婚,生子。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是什么?-2

后来许智发现自己的老公出轨,她又开始厌倦这种安逸的日子了,再次提出跟分身交换,分身不同意,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选择生活,如果对现在不满,就自己从头开始。

许智一怒之下就要把分身消灭,认为没有自己就没有分身,分身理所当然应该听从自己的安排。

两者争执期间,许智无意将刀砍中了自己的腹部,受伤后她更是发了狂,认为自己既然能够第一次制造分身,就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制造,她要再次制造一个分身来替她分担现有的困难。

结果就是剧集开始,她没有成功,而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是什么?-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路其实只有一条,你在岔路口选择了一条,就只能按照这条路的方向走下去。

如果途中你认为哪里不对,只可以在这条路上做出修正,而无法再回到最开始选择的节点重新选择。

时间的长河不断向前流淌,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只有按着时间的轨迹向前行进,谁也无法跳出这个框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生活处处都是岔路口,我们也时时需要作出选择,选择了一样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样,这是无可厚非也无法更改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选择时认真选择,选择后为自己负责。艰难困苦,都需要向前行,因为路是我们自己选的,需得我们自己负责。

人生在世,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能取其一,已算幸运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天空的鱼,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fenxiang/21681.html

(0)
天空的鱼天空的鱼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22:17
下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22:17

相关推荐

  • 中秋节的成语(中秋节中华成语故事大全)

    如期而至的不只是节日,还有我对您的感谢和祝福。回望曾经一同前行的每个日子,既温暖又感慨,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陪伴!祝您【中秋快乐】!此刻,来自遍布五湖四海热爱光影的我们,齐放飞自己手中的孔明灯。愿我们所有诚挚的祝福能托清风飘送到您的身边。我们在不同的时空,【九秋同庆】中秋佳节,共赏一轮明月。 夜空里弥漫着淡淡的【桂子飘香】味道。儿时曾听说过的关于【嫦娥奔月】的神…

    2022年12月29日
    00134
  • 劝学节选原文和翻译

      劝学节选原文和翻译主要是介绍有关于劝学节选原文和翻译内容,并且编辑做了细化处理,文友可以花一些少时间耐心观看劝学节选原文和翻译内容,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这些方面内容吧! 劝学节选原文和翻译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全文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

    2023年8月10日
    00109
  • 2020简短诗歌大全

      这篇文章主要是给文友谈谈2020简短诗歌大全的相关内容,并且小编针对于 2020简短诗歌大全 话题作为文章延伸,内容比较精简,若是大家喜欢本文可以收藏本站哦。 2020简短诗歌大全   本文来源于“小镇的诗”。   ▎伤别赋   我多么渴望不规则的轮回   早点到来,我那些栖居在鹳鸟体内   蟾蜍体内、鱼的体内、松柏体内的兄弟姐妹   重聚在一起   大…

    2023年7月17日
    0081
  • 人琴俱亡文言文翻译

    人 琴 俱 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亦作“人琴俱逝”、“人琴两亡”。 近义词:睹物思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

    2022年12月29日
    00126
  • 赞美一个人文章写得好

    当我们看到一篇好文章时,总会由衷地感叹“写得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呢?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不知“文章好在哪里”的原因 不知“文章好在哪里”,我们可能以为是能力素质的问题,细细想来,能力素质是一个方面,更多时候是技巧的问题。 1.缺乏拓展思考的意识。长辈总是教导我们不要“读死书”,意思是要养成勤于思考勤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身在书中、心游书外…

    2022年12月29日
    0013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