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寻访的是谁 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请谁出山

刘备在樊城屯兵的时候,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诸葛亮知道荆州将会是曹操攻击的第二个目标。而刘表性格温和,不懂军事,诸葛亮便去北方见刘备。

刘备和诸葛亮并非旧相识,刘备又见诸葛亮年纪小,便把他看作一般的儒生门客。军内升帐完毕后,宾客们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说什么。刘备喜欢纺织髦牛尾做的饰物,当时正好有人送了髦牛尾给也,他便拿过来亲手编织。诸葛亮进言道:“开明的将军应该有远大的志向,难道仅仅是编织牦牛尾而已吗?”刘备这才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人,连忙把牛尾丢开,说道:“这是什么话?我不过是拿来打发时间而已。”诸葛亮这才说道:“以将军看,刘表比得上曹操吗?”

刘备说:‘比不上。’诸葛亮又说:“那将军认为自己和曹操相比呢?”刘备道:“也比不上。”诸葛亮道:“既然你们都比不上曹操,而将军手下的兵力也不过几千人而已,靠这点兵力来抗敌,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刘备道:“我也正在为这个发愁,该怎么办呢?”诸葛亮道:“如今荆州并非人少,而是登记上户的人少,要直接征调这些没有户口的人去当兵,他们心中肯定不高兴。您可以和刘表说,让荆州所有设有登记上户的民户,都自己主动去登记,这样就可以增加人口了。”刘备听从他的计策,于是他旗下的兵力也更加强大起来。刘备从这件事了解到诸葛亮很有谋略,就以上等兵客的礼节来对待他。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流传千年的经典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在《三国志》这本记载正史书籍中,“三顾茅庐”的故事仍然是真实,可信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写的很简单:由是先主(刘备)遂诣(诸葛)亮,凡三往,乃见。

刘备去拜访诸葛亮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事情描述就是这样简单。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则增加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细节,例如前两次碰到了崔州平、诸葛均;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在休息,刘备为了表示敬重,而不去打扰诸葛亮,默默的在一旁等候,而耐不住性子的张飞则嚷着要放火烧了这茅屋。

《三国演义·第38回》: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

刘备三顾茅庐寻访的是谁 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请谁出山

刘备三顾茅庐寻访的是谁 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请谁出山

罗贯中的通过编撰这些故事细节,不但丰富了剧情,而且把刘关张三人的性格形象刻画出来,非常到位。例如刘备的求贤若渴,张飞的莽撞,关羽的持重等等。

回到史书记载来看,陈寿写“凡三往乃见”的依据应该是诸葛亮在建兴五年(227年)第一次北伐前写的《出师表》上的内容: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也就是说,“三顾茅庐”的故事原本就是诸葛亮自己说的,在史料考证上,这种当事人在公文上写自己的故事,可信度是很高的,因为不存在第三人来抄录,修改。

陈寿把诸葛亮自述的故事缩写成“凡三往,乃见”,也是对这一事实的再次认可;以至于东晋人常璩著《华阳国志》时,也是如此照抄。可见自《三国志》现世以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得到后辈史家所认可的。

最后说两个话题,算是纠偏吧。

第一个,易中天教授解读“三往”,他是依据陈寿写的“凡三往”来解读的,认为“三”是“多次”的意思,例如“一而再,再而三”,所以认为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次数是多次的意思,并非实数三。

我的意见是:“三”字首出于《出师表》,并非陈寿首创,“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三”才是根本所在,诸葛亮写的“三”更可能是实数。他回忆自己和刘备的故事是应该记得确切次数的,如果他记不清了,完全可以使用“数”这个字,同样可以表达“多次”的意思(例如写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数顾臣于草庐之中),而无需使用“三”这个字来与本义(实数)夺意。

刘备三顾茅庐寻访的是谁 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请谁出山

简单的说:“三=多次”(引申义)的可能性不高,诸葛亮没有必要在写文是使用“三”的引申意(多次)。

第二个,裴松之在给《诸葛亮传》加注时,提到了《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了,诸葛亮和刘备结交的另外一个故事版本。故事内容大概是诸葛亮主动求见刘备,得到刘备赏识的过程。

对此,裴松之早就给出了意见:诸葛亮本人都说是刘备主动拜见自己,当事人说的故事是明白准确的,《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记载不可信。

臣松之以为:(诸葛)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易中天教授则无视裴松之的意见,坚持认为《魏略》故事可信,并可以与本传融汇贯通,于是编出了一个诸葛亮拜见刘备后,刘备拜诸葛亮为上客(地位高的门客)后,诸葛亮又离开了刘备,刘备再去“三顾茅庐”这样的故事。。

——我觉得这样很没有必要。

刘备三顾茅庐寻访的是谁 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请谁出山

首先,《魏略》和《九州春秋》的作者分别是鱼豢和司马彪,这两位史家所生活的地域是在中原一带,他们对蜀地故事了解是有着先天性不足的条件限制。

在《三国志》中就多次提到,中原人士对蜀地的传闻有差异的事,例如《袁涣传》提到魏国传闻刘备攻打刘璋时战死的消息,当时魏国官员都去给曹操庆贺;

《黄权传》提到蜀地有人投奔魏国,说黄权的妻子儿女被刘备诛杀报复。这些事都是很快被证明为虚假的。

鱼豢和司马彪把一些流传在中原地区,难辨真假的蜀地故事当真,记录下来,顶多是个戏说水平,其真实性是不能跟诸葛亮本人写的《出师表》争审的。

其次,《魏略》这书还写过“刘禅与刘备在荆州失散,经过汉中张鲁帮助才父子团聚”的故事,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故事,显然也是一种流言异文流传的结果,并不是史实。

易中天教授采信异闻,别出心裁将此异闻与正史杂糅创作,实在是画蛇添足之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美文生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fenxiang/23127.html

(0)
美文生活美文生活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22:52
下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22:53

相关推荐

  • 原耽必读数目有哪些?古代原耽必读书单

    【原耽推文】6本古耽小说推荐 武侠·仙侠·宫廷·权谋 目录: 1.书名: 黄金台 作者:苍梧宾白 2.书名 :春风度剑 作者:苍梧宾白 3.书名: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作者:雾十 4.书名 : 春事晚 作者 : 半缘修道 5.书名 : 论如何错误地套路一个魔教教主 作者 : 一只大雁 6.书名: 心上人来看我的坟头草 作者: 长烟 1.书名: 黄金台 作者:苍…

    2022年12月29日
    00231
  • 越人道上遇狗文言文翻译以及注释

    原文 越①人道上遇狗,狗低首摇尾而人言②,曰:”吾善猎。得兽,与尔中分。”越人喜,引而俱③归,食以膏粱④,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⑤,猎得兽,必尽啖⑥乃已。或⑦嗤⑧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⑨尽啖,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⑩。狗怒,啮⑪其首,断其领⑫,走而去之。 注释 越:古国名,在今浙江一…

    2022年12月29日
    00162
  • 小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相信很多家长在读完一本书后都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只能记住书中的大概,那些漂亮的好词好句完全不记得; 刚看完时心中大受震撼或者感悟很深,几天之后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看了很多工具书,但是却感觉书中的知识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完全没有作用。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找到看书的正确方式,这个问题不仅大人有,在孩子身上则更为严重,所以你总是会发现即使看了很…

    2022年12月29日
    00120
  •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

    2023年7月20日
    00126
  • 贺岁短信的收集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不知不觉中,就要跟2022虎年说再见了,2023兔年已经悄然而至。在这个举国欢庆的吉祥年里,无论过去一年发生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是好还是坏,都将在新年钟声敲响之时,成为一段历史。无论你在虎年过得如何,请抬起头,昂首挺胸向前看,向前走,一切美好,正在发生。 下面精选了23句拜年祝福文案送给大家,愿你:有趣有盼,无灾无难,多喜乐,长安宁,岁无…

    2023年1月24日
    0012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