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吃人的名言警句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鲁迅吃人的名言警句的知识,其中这些文章对鲁迅吃人的名言警句有详细解释和说明,若是大家有相关这类的问题,可以参看本文的介绍。

鲁迅吃人的名言警句

  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作为中国新文学开山之作,诞生伊始,就引起了热切关注,在此后近一个世纪的变迁中,对于它的不同理解和阐释从未间断,甚至形成所谓的”狂人学史”。

  《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整篇小说给读者带来最具冲击力的阅读体验,便是”吃人”。”吃人”这一行为令主人公”狂人”恐惧,也强烈震撼着读者。

  我们查看原文,发现全篇共4870 字,而”吃人”一词出现28 次,

  平均每170 字出现一次,可以说,”吃人”作为核心语词支撑和统领了全文,成为解读这篇文章的关键。那么”吃人”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1、 真的吃人

真的吃人意思就是真的吃人肉,这层含义从哪里得知呢?

  查阅鲁迅致许寿裳信: “偶阅《通鉴》,乃悟中国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意思就是说鲁迅是偶然阅读《资治通鉴》记载的吃人史实,并且明白到中国尚是食人民族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因此,”吃人”的含义本就含有”食人”之意。

  狂人曾说: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虽然狂人作为一个精神病患者,患有被害狂倾向。但是我们查阅历史,狂人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历史上确实有过很多”吃人”事件。比如狂人所说”易牙蒸子”,其典故见于《管子·小称》,文曰:”夫易牙者,以调和事公。 公曰:’惟蒸婴儿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管理齐桓公烹饪的厨师易牙,桓公久居宫中,什么珍馐佳肴、山珍海味都吃腻了,有一次半开玩笑地对易牙说:”我就是蒸婴儿的肉没有吃过。”易牙为了满足桓公的欲望,将自己的三岁儿子蒸了献给了桓公吃,虽然狂人记错了人物年代,但这个事件却是真实的。

  此外,徐锡麟作为革命党人,被清廷杀于安庆抚院门前,心肝被挖,用于炒菜,时年35岁;鲁迅作品《药》也写过人血馒头治疗痨病。如果我们再继续查看历史,诸如”易子而食”、”蒸醢剖心”(”醢”意味把人剁成肉酱)等等事件也是比比皆是,可见”吃人”本身就含有生理上的”食人”之意。

  2、 礼教”吃人”

封建礼教吃人恐怕是如今最为大众所认可而广为流传的说法了,其实封建礼教”吃人”的含义来源于周作人,周作人曾经解释说: 鲁迅是通过阅读中国古书,获知吃人史实,并归结为”礼教吃人”。而这个含义一方面确实是文中所蕴含之意,另一方面,它之所以流传如此之广,还有背后深层次的政治关系:即当时的新文化运动。通过对于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阐释,来达到对于旧道德的批判,对新道德的提倡的目的。那么,撇开这层政治上的目的来说,我们是从哪里看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呢?

  试看原文: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一段可真谓鞭辟入里,直切中封建礼教的核心要害!”仁义道德”作为封建礼教的直接表现,在封建社会被诠释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兄悌友善”的面孔,然而撕去他们的伪装的面孔,内地里却都是要”吃人”!实则一个个都是食人血髓的恶魔,却偏偏要披上”仁义礼教”的外衣,装出一副仁德服人的表象。

  可笑的是,”吃人”与”仁义道德”本就是两个毫无关联甚至互相矛盾的词语,却在封建统治者们的身上完美和谐的统一起来,似乎这本就是一体。否则,何以开创贞观盛世、爱民如子的唐太宗李世民为求得皇位,而杀兄逼父?”仁德”的汉王刘邦数次抛妻弃子、”分羹乃父”,诛灭功臣?翻开历史,我们分明看到统治者们用鲜血及累累白骨织就成了一件刺绣着满是”仁德””爱民”字体的华衣,披在身上,还不忘向世人炫耀他衣服的美丽哩!

  如果说,”真的吃人”是表,那么”礼教吃人”就是里,两者并不是截然无关的,而是互为表里,”礼教吃人”是其核心内核,”真的吃人”则是其最变态、最极端的体现。两者共同构成对于整个封建专制落后愚昧思想文化制度体系的强有力的批判。

  3、 自身 “吃人”

我以为,除了上述两个含义外,这里的”吃人”应该还有第三层含义,即”自身吃人”,被封建礼教毒害下的中国人已经是痛苦不堪,却转而去吃更弱小者,充当了”吃人”的第三者!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深受刺激,认为即使医好了人的身体,强健了体魄,依旧无法使得国家富强,因为中国人的思想本质还是”吃人者”!于是转而弃医从文,从此走向了一条以笔为文以期唤醒国人思想的道路,可见中国人的思想愚昧麻木到了何等地步!而鲁迅也是期盼能通过文字来唤醒他们的良知!

  封建礼教本就是一头吃人的猛兽,在它的荼毒下,不少人已经失去了自己鲜活的”生命”。而侥幸活下来的人们,更是转而作为它的犬牙,甘心受它奴役、驱使。不得不说,国人思想里有一种劣根性——奴性,而这一点让鲁迅最为深恶痛绝的。

  一方面,”被吃人者”们担心着被”吃人者”们吃,另一方面,他们又心安理得地转化成了”吃人者”本身:

  ”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

  被奴役状态、尤其是为顺从奴役亦即为顺从自身”被吃”辩护,以至于人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处于这状态中,并且去”吃人”。这构成了中国文化”吃人”本质的最深层结构。

  《狂人日记》借狂人的口不断地说: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

  可见鲁迅多么渴盼着中国人思想的觉悟啊!不要再做个”吃人者”了!

  《狂人日记》一书,”吃人”事件通过狂人这一悲剧性的文学形象深化为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继而与国民奴性相连接,由表及理的揭露讽刺而批判,正是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最深刻的体现。

  今天就到此结束吧!希望鲁迅吃人的名言警句能够更好的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含泪不言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fenxiang/51900.html

(0)
含泪不言败含泪不言败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3年5月30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30日

相关推荐

  • 白雪公主原版中英绘本(白雪公主童话故事原文完整版)

    白雪公主原版中英绘本 白雪公主(Snow White) Long, long ago, there lived a beautiful queen whose greatest wish was to have a daughter.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王后,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女儿。 “I wish I had a child of my own….

    2022年12月29日
    00399
  • 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有哪些

      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有哪些是小编亲自整理的,内容可以解决各位文友对于文学的热爱。下面小编给大家大家分享有关于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吧! 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有哪些   前两天冬奥会闭幕式,网上又是清一色对“中国人的浪漫”的好评。   有条热评总结的很好:“这哪里是闭幕式,简直就是催泪弹。”因为说出了许多人心中的真情实感,被几家大媒体拿来做了报道冬…

    2023年7月4日
    00138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全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

    2023年2月20日
    00127
  • 被老公伤透心的说说 被老公气得伤心的短语

    1、如果能选择,我情愿选择没来过这个世界上。 2、当她横刀夺爱的时候,你忘了所有的誓言。 3、天黑黑、雨长长、雷响响、无处话心凉! 4、心凉了,不是吹吹就能暖的。 5、从前的冰淇淋,现在的心凉。 6、一念忘穿君心,从此,此心凉薄。 7、没有悔,没有恨,只是失望,失望你不是我想的样子。 8、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心凉。 9、秋来寒意起,心凉我本人。 10、被你…

    2022年12月29日
    00128
  • 有多少是著名的诗人?

    高考,是现代才有的名词,实际上古代的科举考试也相当于高考(也有人说更像公务员考试)。 考生成绩分三等: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都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都赐“同进士出身”。(所以,我们常以“前三甲”来称前三名,实际上是一种误用。) 科举考试从…

    2022年12月29日
    0011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