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关新年的典故(初一拜年的历史典故的由来)

作为中国人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本身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尽管在不同的时代中和不同区域中习俗有所差别,但在正月初一的拜年习俗却是各地人们约定俗成的。为何人们要在大年初一拜年,拜年习俗何时产生,又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呢?

 

互道新年祝福,关于初一拜年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哪些呢?

春节来了

拜年在我国古代其实指的是向长辈的拜贺,要祝长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随着时代的演变,拜年也逐渐的由晚辈向长辈的拜贺扩展为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之间的祝福。如今的拜年则形式多样,人们不用再拘泥于见面之后的拜贺,通过短信、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的拜年活动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拜年是人们在正月初所要进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它表达了人们对亲朋好友和乡邻的真挚祝福。

 

互道新年祝福,关于初一拜年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哪些呢?

拜年

一、拜年与年兽的传说

据传说,拜年这一项习俗的起源与春节的起源密切相关。传说每年的除夕夜都会有一只名为“年”的怪兽来到村子里横行霸道,它有着血红的大嘴而且会吃人,百姓对此十分害怕,每当除夕夜都会离开村子避难。直到人们发现鞭炮和红色能够抵挡年兽侵扰之后才使得年兽不再为祸人间,人们也就把这一天晚上称之为“过年”。除夕夜过后的第一天,人们往往会在村里互相庆贺亲朋好友与邻里没有被年兽吃掉,而这种习惯也就逐渐演化成了正月初一的大拜年。

 

互道新年祝福,关于初一拜年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哪些呢?

年兽

二、拜年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作为一个萌芽于先秦三代、确定于两汉魏晋、成熟于隋唐时期的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及其习俗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拜年习俗的发展历程与春节也是一样的,至汉代已经出现了拜年风俗的雏形。据史书记载,在汉代时,每逢岁首(即正月)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岁首祭拜仪式,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祭祀祖先,而晚辈也要向长辈进献椒柏酒并祝福他们健康长寿。除家庭内部要拜年,官员之间也会在岁首互相庆贺祝福,这可以说是后来成熟拜年仪式的萌芽时期。

 

互道新年祝福,关于初一拜年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哪些呢?

祭祖仪式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拜年已初具规范,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里写道说:“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这里指的是亲族内部之间的拜年仪式,说的是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晚辈要整理好衣服按次序向长辈递上椒柏酒、桃汤与屠苏酒等用作拜贺,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安顺气。到了隋唐时期,拜年也逐渐的由家族内部的拜贺扩展成为一项带有社交性质的活动,唐朝薛逢曾有诗《元日田家》曰:“相逢但祝新正寿,对景那愁暮景催”,表达了人们在大年初一这一天相互祝贺的真挚心意。在唐代出现了被称为“拜年帖”的事物,人们在拜年时互送拜年帖,而拜年帖上写的则是一些新年祝福, 拜年帖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新年贺卡了。

 

互道新年祝福,关于初一拜年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哪些呢?

屠苏酒

三、日渐成熟的拜年礼仪

时光流转到了宋代,此时的拜年习俗更加繁杂,拜年已经逐渐脱离早期的带有氏族祭祖仪式的意味而成为人们的一项重要社交礼仪。北宋时期的孟元老曾在《东京梦华录》里写道:“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这说明在北宋时期拜年已是上流社会的重要礼节。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有相关记载:“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据学者研究表明,亲朋好友之间的拜年大多是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意的表达,而在上流社会当中的官员之间的拜年则更多的是出于扩展交际圈以及互相笼络的目的,其祝福的诚意已大为减半。

 

互道新年祝福,关于初一拜年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哪些呢?

上流社会的拜年

产生于唐代的拜年帖在宋代已经十分流行,它已经成为官员之间在正月初一时分用来扩展交际圈和笼络感情的重要社交工具。在宋辉的《清波杂志》中写道:“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意思是说拜年帖已经成为宋代官员拜年的主要手段,但递交拜年帖往往是由他们的仆从前去递送而不是他们亲自前往,这也反映出官员之间的拜年大多具有走过场和礼节性的意味。

 

互道新年祝福,关于初一拜年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哪些呢?

拜年用拜年帖

到明清时期,拜年帖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改名为“拜谒”,其设计样式更加精美,官员往往用拜谒的形式代替互相走访拜年的做法,文征明在《贺年》一诗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已经很形象的说明了人们拜年已经不通过见面而以“名纸”即拜年帖作为拜贺的手段。

清朝还出现了一种名为“团拜”的礼节,它指的是人们聚在一起一块拜年的现象,《侧帽余谭》中便写有“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的语句,表明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庆贺新年。清代的拜年帖更加精美,并且人们为了更隆重的表达情感,会将拜帖放在一个制作精美的锦盒之中,谓之“拜盒”。拜年表达的是人们对彼此的祝福,即使是一年当中见面不多的人在这一天见到也要互相致以祝福,正所谓是“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文史君说: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传统中国社会的许多习俗正日渐衰颓,对很多前往城市逐梦的年轻人来说,拜年可能已经成为小时候的记忆了。时代的变迁使得拜年习俗在当今社会的许多地区已经逐渐消失,成为绝响。而这也反映着当今时代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鸿沟依旧巨大,城市边缘仿佛树立了一道无形的墙壁,既阻隔了乡愁,亦阻隔了中国的众多传统习俗,而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当今时代的重要问题,即乡愁犹在,故乡以及习俗却早已离我们远去。

参考文献:

1. 梁宏信 何飞:《略论拜年习俗的现代变迁》,《池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02期。

2. 王萍萍:《“拜年”节俗的历史变迁与现代传承》,《美与时代》2009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舒戴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lishi/15340.html

(0)
舒戴望舒戴望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02:50
下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02:50

相关推荐

  • 孙的成语:知行合一的兵圣之三令五申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在历史的天空中,他像一个耀眼流星划过天际,他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史书均语焉不详,但是他留下的兵法十三篇,却像一颗明亮的星辰,闪烁在古老的太空,至今熠熠闪光。 他就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孙武子,是齐鲁大地孕育的又一位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先哲。 作为“投名状”的《孙子兵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2022年12月28日
    00127
  •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成语故事100字

    五、西晋晋武帝羊车恣幸,杜预乘势破竹,王祥卧冰求鱼,何曾相敬如宾。 嵇康鹤立鸡群,阮藉得意忘形,嵇绍赴汤蹈火。王济自惭形污,王忱后起之秀。 左思洛阳纸贵,石崇金谷酒数,陆机孤芳自赏。潘岳、陆机潘江陆海。石崇、潘岳望尘而拜。 司马伦狗尾续貂,周处朝闻夕改,王衍信口雌黄,刘琨枕戈待旦,祖逖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六、东晋十六国晋元帝衣冠南渡,王导、王敦王马共天下,…

    2022年12月28日
    00132
  • 传统文化小故事短篇(中华传统小故事大全)

    爱才若渴 故事: 明末大学士王锡爵的孙子王时敏从师于“江南第一书画家”董其昌,书画方面大有长进,成为清初著名画家之一,他作画风格独特,深受人民的喜爱。他爱才若渴,把自己的书画及藏画经常展览,让四方有名的画家或爱好者来观摩,请他们提出批评意见。 王时敏 爱莫助之 故事: 周宣王时期,齐国发生暴动,杀死齐厉公,焚毁都城。周宣王派仲山甫前去平息暴动,重建城池。仲山…

    2022年12月28日
    00183
  • 中国著名经典故事(中国经典神话故事)

    北京文学 1.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

    2022年12月28日
    00115
  • 努尔哈赤是谁啊?最新努尔哈赤历史古人资料

    今天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努尔哈赤是清朝皇帝吗? 乍一看,自然是下意识认为努尔哈赤是清太祖,自然是清朝皇帝,可是仔细一想,这个问题实则大有内容,大有讨论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看清朝的崛起发家史: 第一阶段:努尔哈赤起兵,建立后金汗国,是为后金汗国第一位大汗,属于是草创时期。 第二阶段:皇太极继位,是为后金第二位大汗,他在位时期,对内是一改努尔哈赤时期的“八家分…

    2022年12月28日
    0010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