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年的历史典故风俗春联(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化)

俗话说:“贴春联,过大年。”家家户户贴上大红的春联,既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又描绘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愿望。正如余亚飞《迎新岁》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春节贴春联这一古老的民俗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变化。

春联的源头——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诗中所说的“桃符”就是春联的源头。《燕京岁时记》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古人认为,桃木有避邪作用。《庄子》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早在周代,人们就将长方形的桃木板悬挂在大门两旁,以避邪。《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又说:“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后来,人们在桃符上画神荼、郁垒二神像或写上二神的名字,悬于大门两侧,这就是传说中的门神。《山海经》说,在大海上,有一座叫做度朔的大山,山上有一棵参天桃树,树冠蜿蜒盘伸三千里地,桃枝的东北方向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旁上有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专门监视那些恶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编织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后来黄帝作礼请神,就在门口立了一个大桃人,上画神荼、郁垒与老虎,用来驱恶鬼。二神的形象,最早见于元人所著《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此书正面刻图,背面刻文,画中二神坐在桃树下磐石之上,袒胸露腹,面如猛兽,虬髯虎须,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而作为门神,二神则是另外一种形象:神荼、郁垒身着斑斓战甲,威风凛凛,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各立于左右两个门扇上。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唐朝以后,人们又把李世民的两名爱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当作门神。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其间杀人无数,即位后夜间多做噩梦,“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号,六院三宫夜无宁刻”,太宗非常害怕,就将这一情况告诉群臣。秦叔宝自告奋勇说:“臣平生杀人如摧枯,积尸如聚蚁,何惧小鬼乎! 愿同敬德戎装以伺。”太宗批准,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在宫门两旁,果然安静无声。可是时间久了,太宗心疼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邪祟全消。此后,贵族之家大书“秦军”、“胡帅”(尉迟恭为胡人,又称“胡敬德”)字样贴在门上,以为门神。时间久了传到民间,老百姓认为二将能镇邪驱鬼,便将其画像作门神。画像中,二将体态健壮,面容威严,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腰挂箭壶,手握兵刃,神勇无比。《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描写道:“(二将)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化

关于春联早期的记录

第一次在桃符上书写对联是五代时期。五代后蜀每到除岁,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一般都是上题“元、亨、利、贞”四个字。后蜀主孟昶好学能文,喜欢儒家经典。后蜀有个学士叫辛寅逊,曾任司门郎中、翰林学士、简州刺史等职。964年春节,孟昶令辛寅逊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可是孟昶没有看中,就自己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而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该遗书记录了12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排在第一,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比孟昶的题联早240多年。

在南京,有“中国楹联第一人”的故事。彭城(今徐州)人刘孝绰(481—539年),本名冉,小字阿士,七岁能文,素有“彭城才子”之称。他的舅舅中书侍郎王融十分赏识他,曾经说:“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梁武帝很器重刘孝绰的才气,把他招到建康(南京)当官,任尚书水部郎。有一次,他侍帝宴,席间赋诗七首,梁武帝大为赞赏,升他为秘书丞。但是刘孝绰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凡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事,便极力挖苦、诋毁。后来被弹劾罢官。有一年过春节,刘孝绰为了不被别人打扰,就写了一副“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的门联悬挂在大门上,以示不满。此事发生在525年,比孟昶桃符题联早了430多年。

到了宋代,在桃符上书写联语比较盛行。陆游《己酉元日》诗云:“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斟。”王迈《除夕》诗曰:“天子未知工草赋,邻人或倩写桃符。”在市场上也有人摆摊设点出售桃符。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朱元璋促春联流行

春联书写在红纸上始于明代。潘宗鼎的《金陵岁时记》记载:“元旦,千门万户更易春联,以朱砂染笺,佳者谓之万年红。其制自明初始。”

之所以写在红纸上,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热烈、吉利祥和。而其推手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说:“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很喜爱传统文化,他不仅下旨要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而且还微服上街巡视,观赏娱乐。他看到千家万户的大门上张贴着红彤彤的春联,大街小巷充满着喜庆的氛围,再一看大多是歌颂皇上圣明、期盼风调雨顺的内容,非常满意。可是当他走到小巷深处的一家时,大门上却没有贴春联,心中顿时不爽。随从上前询问原因,方知这家原来是阉猪的,大老粗,自己不会写,街坊邻居又嫌其晦气,不愿代劳。朱元璋知道后,转怒为喜,于是命人取来笔墨纸砚,略加思考,当即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此联写得非常工整,内容也符合主人的职业,虽然写的是阉猪之事,但却又无不雅之词。第二天,朱元璋再次上街巡视,专门到这家查看,却发现春联仍然没有贴出来,他不禁勃然大怒,推门而入,大声责问。这家主人吓得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说:您走后有人告诉我这是皇帝的亲笔御书,不敢轻易地张贴在大门上,一是怕风吹雨淋,二是怕被人揭走。这可是皇帝赐给我家的洪福啊!我把它挂在堂屋的正中,天天焚香供奉,期盼皇上保佑我们全家吉祥如意。朱元璋听完主人的陈述,心中大喜,当场赐予这家50两白银。

朱元璋还经常为大臣们题写春联。《金陵琐事》记载,他为功臣徐达写过两副对联,其一是:“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另一副为:“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这两副春联高度概括了徐达一生。徐达为濠州人,跟随朱元璋起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为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勋。官至征虏大将军、中书右丞相等。曾任山东学政的梅殷天性恭谨,文武双全,很受朱元璋赏识,于是招为驸马,将次女宁国公主下嫁与他。朱元璋为其御书春联赐之:“人间尘俗不到处,阙下恩荣第一家。”谋士陶安精通经史,尤长于《易》,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对明朝建立之初的典章制度建设有重要贡献。朱元璋也给他赐了一副春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春联成为“文化产业”

由于明太祖的大力倡导,南京春节贴春联蔚然成风,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写春联卖春联在南京蓬勃发展,一些文人在春节来临之际,纷纷走上街头市场,摆摊设点,现写现卖。

《金陵岁时记》记载:“明时街市必有廊,以避御驾。而贸易者麇集于廊,如黑廊、书铺廊、明瓦廊、珠宝廊这类,至今犹沿名称。”“廊”成了热闹的商业场所。明初,南京水西门大街有一家撰写春联的专业户──孟家寿字馆,每当春节来临,到这里求写春联的市民络绎不绝。孟家的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体,俗称“廊上字体”。每逢大考之年,文武乡榜,也都请孟家书写。当时春节最时兴孟家书写“鸿禧”二字贴于照壁,“国恩家庆,人寿年丰”贴于门户。江阴的诗人金武祥的《陶庐续忆》有咏春联诗曰:“人寿年丰鼓腹嬉,国恩家庆迓鸿禧,升平景象民安乐,尽说乾嘉极盛时。”

到了清代,贴春联已成为人们辞旧迎新的著名民俗,春联的形式种类和文学艺术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如门心、横批、框对、斗斤、春条,等等。《燕京岁时记》记载:“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清宫里的春联是用墨笔写在白纸或白绢上,再制作好边框装饰。这是因为满族人是游牧民族,冬天在山里打猎时,红色是生肉的颜色,容易受到野兽的攻击,他们认为是不吉利的颜色。为了伪装,猎手都是穿白色衣服,不易被野兽发现。满族入关后一直到乾隆时期,满族平民的春联才渐渐变成红色的,但也用所在旗的颜色镶边,而宫廷和王室的春联一直是白的。

新中国成立后,春联这个古老民俗形式赋予了新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里绽开万紫千红的花朵,吐出新的芳香。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丰富多彩,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春联,更加绚丽多姿。(郑学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生活向前,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lishi/15475.html

(0)
生活向前生活向前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02:52
下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02:53

相关推荐

  • 了解新年历史 典故 风俗怎么写(有关中国新年的风俗的介绍)

    中国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加上国土辽阔,因此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今天我们来分享10大过年的风俗。 1.拜神 春节前后,古人要拜的神是很多的,包括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拜灶王爷、除夕夜拜福禄寿三神、年初二或初五拜财神、年初八拜太岁、年初九拜玉皇大帝等等。 当然,比拜神还重要的是,要祭拜祖先,他们才是家里最重要的大神,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2022年12月28日
    00122
  • 元宵节的来历小故事 元宵节的来历简写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在不断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008年,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蕴含着团团…

    2022年12月28日
    00122
  • 新年历史典故风俗及春联有哪些(有关春节传统风俗的春联)

    春节的脚步正在临近,每到这个时候,中国大江南北的家家户户都在张罗着过年。 在春节各种民俗中、在门框上贴春联,是中国人欢度新年的重要方式。工整对仗、简洁文字寄托着不少家庭的美好愿望,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过年“程序”,更是一种文学形式,承载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春联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其中包含了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一般认为,春联最初来源于桃符。早在汉…

    2022年12月28日
    00128
  • 元宵节的传说 3个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刚过,人们又迎来了我们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使新年活动进入了高潮时期。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在古代把夜晚称为“霄”,所以有“元宵”之称。因为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又叫“上元节”。关于元宵节,民间有很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分享其中的几个。 一、汉文帝的传说 话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但汉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逐渐落入吕后手中。汉惠…

    2022年12月28日
    00124
  • 写三个以上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关于历史故事大全)

    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暗度陈仓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郸击汉陈仓,雍兵败。——《史记高祖本纪》 【解析】 刘邦出兵攻打项羽前,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被烧毁的栈道,把敌军引诱到了栈道一…

    2022年12月28日
    0015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