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忧国忧民的诗句及含义)

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与诗仙李白齐名,被后世之人尊称为“诗圣”。

大唐王朝在唐玄宗的任上,达到了历史巅峰,却又因安史之乱,急速衰落。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的诗作,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太平岁月之时,年轻的杜甫去了泰山游玩。他写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雄心壮志,跃然于纸上。

大唐征战不断,悲天悯人的杜甫,写下了苦心劝谏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杨国忠、杨贵妃得宠之时,杜甫针砭时弊,怒书下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其中的炙手可热,后来变为了成语,比喻气焰权势之盛。

安史之乱兵戈四起,他感慨万千、鲛珠如雨,写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路过石壕村,杜甫碰到了一家人,被官吏来抓壮丁。

悲愤之余,他写了催人泪下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客居四川,杜甫盖了一座茅屋。有一回风太大,把房子吹偏了。杜甫伤心之余书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在成都之时,他缅怀着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又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写下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圣杜甫的感人故事:一生忧国忧民、名作传之千古

大历二年的深秋,杜甫路过夔州。他看见了长江美景,又感慨自己年事已高,惆怅之际,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年之后,大历五年的寒冬,一代大唐才子溘然长逝,年仅58岁。

他的诗作,深刻影响着后世之辈,其爱国之情、忧民之心,激励着无数之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美文生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shici/8224.html

(0)
美文生活美文生活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27日

相关推荐

  • 描写夏天的古诗有什么(夏季古诗大全)

    南北朝(1) 唐(13) 宋(23) 元(3) 明(1) 清(2) 全部 李白(1) 白居易(3) 苏轼(3) 杜甫(2) 李商隐(1) 晏殊(1) 孟浩然(2) 谢灵运(1)范成大(1) 秦观(1) 辛弃疾(1) 陆游(1) 杨万里(4) 韦应物(1) 张耒(1) 司马光(1) 张先(1)欧阳修(1) 高骈(1) 苏舜钦(1) 王令(1) 戴敏(1) 蔡确…

    2022年12月27日
    00108
  • 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作者介绍以及赏析)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

    2022年12月27日
    00102
  • 描写暖冬的古诗(描写冬天的古诗)

    前言: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时光真美,来日可期,每一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像一本厚重的书,一页一页地翻给世人看。 走过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绚烂,转眼又将迎来冬的静美,而一想到冬天,心中就充满了安暖,那是岁月所给予的闲适和惬意。 王徽之雪夜访戴,孟浩然踏雪寻梅,还有白居易的红泥小火炉,杜耒的寒夜客来茶当酒,旧时光里的冬天浪漫又唯美。 家人围坐,灯火…

    2022年12月27日
    00118
  • 唐诗鹿柴(唐诗鹿柴王维)

    少年时代曾经学习王维的古诗。虽然那个时候并不懂他诗歌中的意境是什么样的,只知道死记烂背,但是多少也掌握了一些诗句。不过对于这些古诗,过了很长时间后,如今只剩下片言只语。比如王维的一首唐诗,写的是山林景色。全文只有20个字,却是唐诗300首当中的经典名篇。这20个字都很简单,描写的意境我们也能够想象的到。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题目却经常读错。 空山不见人,但…

    2022年12月27日
    00121
  • 斗蛐蛐儿的诗句(古人斗蛐蛐儿图片)

    鸟蛩之音,天籁也。蛩,即蟋蟀,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诗经?唐风?蟋蟀》曰:蟋蟀在堂。《诗经?豳风?七月》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的活动规律,是重要的农时参考,与古代农业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蟋蟀的鸣叫声,有时响亮清脆,有时断续低迷,总是引起人们的遐想。“大家蟋蟀黄金笼,闭在红蕤枕畔听”,在唐朝,人们用金笼装蟋蟀,并放在枕…

    2022年12月27日
    0012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