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引发了共工撞不周山)

盘古一把斧头把天地劈开以后,发现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支撑天地的东西,于是只能用自己的身躯顶着,这样一站就是一万八千年,最后他的精力耗尽,与世长辞。关于盘古的传说,最大的功劳就是开天僻地。

盘古死了之后,天地是如何支撑的呢?古时的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在天的边缘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在地的四角有四根巨绳系挂着。所以天地间在远古时代是相通的,可以通过天梯上到天庭。所谓天梯就是地上的高山与大树。后来因为一场灾难天地和天梯都严重受挫,这场灾难让天也塌了地也陷了。那么这场灾难何时何地因谁而起呢?这就是神话传说中著名的共工撞折不周山的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传说有两个版本,涉及到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的主角分别是共工、黄帝后裔颛顼还有大禹。

盘古

第一个版本:共工与颛顼之战

黄帝和炎帝经过阪泉之战后,炎帝战败,黄帝统一了所有部落。如果神话传说也可以作为历史参考,那么这次统一应该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在上古神话里,每个部族在天上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守护神。水神共工守护的是神农炎帝的后裔共工氏。共工氏不是指一个人,只是与水有关的名号。

颛顼是黄帝的后裔,是当时最高的统治者,共工的部落自然也在其统治之下。共工部落聚居在现今的河南北部,以农耕为主,大量种植水稻,特别依赖水,在水利灌溉方面抓得很好,发明了筑堤蓄水的方法。

共工有个儿子名叫后土,尤其擅长农业生产,父子俩一心发展农业,精心管理着部落的水利灌溉工程。在考察周边土地时,他们发现有的地势高,不好浇灌,有的地势又太低,一发大水,农田就会被大水淹没。于是父子二人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高地的土挖来填补低洼的地方,这样两全齐美,高地不再因太高而难于浇灌,低地也不会因太低而被水淹没。这样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而且提高了农业产量。

但是共工的这个办法并没有得到统治者颛顼的认可,受到了颛顼的处处阻挠。颛顼反对的理由,表面上是说把山挖平会触怒上天,实质上是,他不允许共工这样挑战他的权威,能调及部落力量的人只能是他颛顼。共工有什么权利自作主张把高山削平。二人相争不下,无法达成协议。最后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大战未开始,颛顼就散布谣言,到处说共工的坏话,共工还未战就先失去了民心。没有得到民众支持的战争十有八九无法逃脱失败的结局。共工深知战争一旦挑起,就会置民众于水火之中,违背他最初挖山为减少部族饥饿的心愿。不战是上策,但他心有不甘,为了证明自己想法是正确的,他驾着自己的坐骑飞龙,从半空中向下面的不周山(昆仑山)撞去,只听一声巨响,不周山被共工拦腰撞断,大山崩裂,天地巨变,天上的日月星辰向东倾斜,地面的山川移动,河流向地势较低的东方流去。

原来共工撞断的不周山是天地东边的一根天柱,天柱一断,西北的天穹失去支撑向下倾斜,使原本拴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脱离控制向西方滑去,这便是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原因了。而在此前,并没有昼夜交替的现象。大地东南角的巨绳也被不周山震断,东南大地就此塌陷,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江大河则是从高到低、由西向东汇入大海。

这次战争,共工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勇于挑战大自然的精神,不惜牺牲自己来改变世界的大公无私精神得到了后人的认可。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神,奉他的儿子后土为土地神。

第二版本:大禹治水引发了共工撞不周山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继位后,在他的仁政贤德治理下,不仅各方部落臣服于他,就连万千鸟兽也被他感化。因此他被尊奉为水德之帝,华夏上古时代的五帝之一。

在颛顼的治理之下,天地一片祥和,转眼到了地上舜摄政的时代。舜不幸的遭遇了共工的洪水之灾。

在这个版本当中,共工是个人面蛇身留着红头发的恶神。他手下有两个跟班,一个是相柳,也是人面蛇身,长着九个脑袋;另一个是浮游,相貌丑陋,凶神恶煞。这两个跟班也和共工一样以作恶为生。他们三人经常一不高兴就施展法力,呼风唤雨,引发洪水泛滥,让大地成为一片汪洋。百姓们深受其害,民不聊生,却对他们无计可施。

舜先是派了鲧去治水,可是鲧治水花费了九年的时间,洪水依旧泛滥,丝毫没有减弱。舜一怒之下,把鲧流放到了羽山,又任命他的儿子禹前去治水。

大禹用了疏导的方法治水,相当有成效。当他治理到邙山时遇到了瓶颈,这个瓶颈就是共工,因为邙山是共工的地盘。为了黎民百姓的利益,大禹去找共工谈判,劝说他不要再祸害百姓了,共工是个恶神,怎么能听得这样的劝,他大言不惭的对大禹说:“我要是不发水,你这治水的都要失业了。”大禹对他大失所望,唯有自寻方法。

于是,大禹每日早出晚归,翻山越岭,尽力寻找黄河向东的出路。共工眼看大禹要治水成功,心下很不服气,就又施展法力,让洪水变得更加肆意不可阻挡。大禹每日殚精竭虑的治理水患,没想到到头来成了一场空。他终于明白,真正的水患不是洪水,而是共工这个恶神。共工不除,水患不止。

大禹叫了跟随自己的应龙、黄龙、白龙和苍龙,集结了天下百姓,一心要和共工绝一胜负,不把共工赶走绝不罢休。

双方大战一个月,共工大败,他手下的两个跟班也被杀死了,眼看形势不妙,他便跪地求饶,大禹心善,看他可怜,便放走了他,这一放又引来了后患。

共工被赶走后,大禹率领众人治好了洪水,功不可没。而共工败走之后,心有不甘,一直也没闲着,他纠集了一众对天庭颛顼帝不满的反对派,带着各种精良装备,打上了天国。

颛顼帝突闻惊变,并不慌张,一面命人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搬救兵,一面亲自披挂上阵杀敌。颛顼勇猛,再加上援兵的到来,共工很快败北。他骑着自己的座骑一路奔逃,来到了不周山下。这不周山巨大无比,高耸入云,一下子挡住了共工的去路。

共工面对不周山无计可施,只有一头撞上去。只听一阵巨响之后,不周山断裂了。同时,悬吊大地东南角的巨绳也绷断了,半边天塌了下来。天上露出了很多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一条条的大坑,山林起火,地下喷出洪水,猛兽横行。地上的老百姓陷入了洪水猛兽火海之中,一片惨状。

天神女娲看到人间遭受了这样的苦难,为了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她决定先修补苍天,于是开始了炼五色石,用石把天补好。为了加固,她又找到一只巨大无比的乌龟,砍下其四只脚,用来支撑大地的四方,这样天再也不会塌了。

补好了天,女娲又开始治理洪水,她收集芦苇,堆积成山,点燃芦苇山,最后变成灰烬山。芦苇的灰烬便把洪水都吸收尽了,因为它吸水能力强大啊。

残破的天虽然被女娲修补好,但是已经不是原来的天了。得出的结论同第一个版本一样,不周山为西方天柱,被撞断后,西北天空倾斜,日月星辰不由自主的向西滑落,也就成了东升西落。东南大地陷下一个坑,江河大川之水不由自主的向东流,于是东南边就形成了大海。

话说女娲补天还剩下了一些石头,因为这些石头都是得了灵性,其中一颗孕育出了陪唐僧西天取经的石猴孙悟空,另一颗化作《红楼梦》里的美玉,跟着神瑛侍者贾宝玉一同去到人间历劫,见证了一段曲折离奇,肝肠寸断的爱情故事。至于另外剩余的石头散落何地,等待着后人去发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作家小跟班,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shici/5581.html

(0)
作家小跟班作家小跟班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27日

相关推荐

  • 兰溪棹歌古诗是什么?兰溪棹歌的作者以及译文

    唐代: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 一弯蛾眉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越中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 兰溪在接连下了三天的春雨后,溪水猛涨,鱼群竟在半夜中涌上了溪头浅滩。 注释 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凉月:…

    2022年12月27日
    00110
  • 冬至夜怀湘灵(冬至夜怀湘灵古诗写作背景以及诗意讲解)

    作者:墨念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首最牛的《长恨歌》出自诗魔白居易之手,他也因此诗一路官运亨通,流芳百世。可是在唐朝,婚姻法明文规定,男孩十五岁女孩十三岁就可以成婚配,为何这位白大官人直到三十七岁才娶老婆呢? 一、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白居易,祖上三代为官,父亲曾任徐州令,徐泗观察判官。公元763年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地方割据局面开…

    2022年12月27日
    00144
  • 描写战争的诗词有什么(有关于战争的诗句欣赏)

    描写战争的诗词有什么(有关于战争的诗句欣赏) 1.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感事》 2.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 5.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6.国破山河在,城春…

    2022年12月27日
    00115
  • 江村即事古诗(江村即事古诗带翻译)

    赏析诗词书画,品读国学文化。喜欢游山玩水,立志行走天下。点击上方加关注,一起来交流学习诗词书画,饱览大好河山吧! 司空曙 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七言絕句 押先韻 钓罢归来不系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江村月落正堪眠。 平平仄仄仄平平。 纵然一夜风吹去, 仄平仄仄平平仄, 只在芦花浅水边。 仄仄平平仄仄…

    2022年12月27日
    00132
  • 关于月亮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古诗大全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在日月星辰之中,月亮因其皎洁柔美,而且善于“变脸”,最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和情怀,所以自古咏月的诗作非常之多。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色照亮了诗词,更催生了无数佳作! 秋天一到,天高气爽,月色更增百倍美丽。古人常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的传统中秋佳节,又称为“团圆节”,一旦中秋的圆月与诗人遇上,便能引发无限的遐想。 古人爱吟咏明月…

    2022年12月27日
    0011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