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昆虫的片段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描写昆虫的片段的知识,其中这些文章对描写昆虫的片段有详细解释和说明,若是大家有相关这类的问题,可以参看本文的介绍。

描写昆虫的片段

  □李学朴

  蝉,在大自然里是很不起眼的小昆虫,但它却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以致历代以蝉为描写对象的作品迭出不穷。在《诗经》中,蝉称螓,《卫风·硕人》:螓首蛾眉;蜩,《豳风·七月》:五月鸣蜩;螗,《大雅·荡》:如蜩如螗。在《尔雅》中,有十一种叫法,分别是螂蜩、螗蜩、蜻蜻、茅蜩、蝒、马蜩、蜺、寒蜩等。扬雄的《方言》中,则又多出十种称呼,分别是蛉蛄,蟪蛄等。其他尚有胡蝉、蝘、蚱、蝉等。

  翻检一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诗》《全宋词》等总集便知,那些篇中偶尔一两句写蝉的作品不仅俯拾即是,就是题作《蝉赋》《咏蝉》之类专以蝉作吟咏对象的篇什也不少。在古人看来,蝉的生活习性是栖居高枝,而不衔草木筑巢;弃秽饮露,而不以粒粟为食;高标孤处,无求少欲。因此,蝉一到文人的笔下,经过先贤的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以至人格化后,就成了高尚人格的象征。

  历代咏蝉之作把蝉作为高尚人格的化身来讴歌,首先是赞其性情清洁。如,晋陆云《寒蝉赋》:“含气饮露则其清也。”晋傅玄《蝉赋》:“美兹蝉之纯洁兮,禀阴阳之微灵。”萧统《蝉赞》:“兹虫清絜,惟露是餐。”等等。可见,蝉餐风饮露,吸天地自然之精气,才在文人的笔下博得了“清洁”的美誉。其次,咏蝉之作常把蝉的不食黍稷、托身枝条的习性当作廉俭的美德称颂。《淮南子·附形训篇》:“蝉饮而不食”,蝉的这种习性就切合了古代儒家所标榜的“君子”形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在古人的眼中,蝉性高洁,入土重生,蜕变新生,这些外观特征都符合了古人追求洁身自好,追求永生、新生的朴素愿望。三国曹植《蝉赋》:“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晋陆机《寒蝉赋·序》中更赋予其高尚君子的五德:“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时,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则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蝉成了孤傲脱俗、高风亮节的君子之德的最好象征。

  用蝉来表达愁思的诗作也不少,朋友之间的友谊,对故乡的思念,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离忧别愁,都可以借蝉来表现。陆云:“思风居以翘竦,仰伫立而哀鸣;苦夫岁聿云暮,天上其凉,感运悲声,贫士含伤”;褚玠:“愁人兮易惊,静听兮伤情”;颜之推:“听秋蝉,蝉悲非一处”;卢思道:“听鸣蝉,此听悲无极”;李百药:“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唐代诗人李商的五律《蝉》

  蝉鸣与悲愁情绪的联系,也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据晋崔豹《古今注》:“牛亨问曰:‘蝉名齐女者何?’答曰:‘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这里记的是汉代大儒董仲舒回答牛亨提出的“蝉为什么又称齐女”这个问题,讲出的一个典故。事情当然不一定是真的,但说明这个典故产生得很早,包含着一个女性的悲情故事。这里没有明说齐王后为什么“忿”,但显然不会是因为政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够想象的是,齐后是因为失宠,她怨恨齐王的薄情而致病,幽郁而死。如果是这样,难能成为一个典故。她死后变成了一只蝉,在树上不断发出悲鸣,向世人倾诉她心中的痛苦。于是,蝉就有了齐女的别称,同时它的鸣声也就被赋予悲切、哀怨的含义。

  蝉本是一种很普通的昆虫,但是在华夏古代先民的心目中却对之充满了好奇。关于它的生成,古人有很多神话传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蝉,未脱时名复育,相传言蛣蜣所化。秀才韦翾庄在杜曲,尝冬中掘树根,见复育附于朽处,怪之。村人言蝉固朽木所化也,翾因剖一视之,腹中犹实烂木。”故人们认为蝉是由朽木化成,而汉王充《论衡》云:“蛴螬化腹蜟,腹蜟坼背出而为蝉。”

  旧时的我和伙伴们,夏日里为了捕捉蝉,经常结伴去运河大堤河岸边的树林里,个个手里拿一根长长的竹竿,为了增加其长度,在竿的上端再插上一根更细小的竹枝或树枝。然后,从家里拿一把麦粒,边走边放在嘴里反复咀嚼,吐出渣皮,剩下质白发黏的“面筋”用手敷涂在竹竿上,然后躬着腰蹑行于树下,循声看准蝉伏在哪枝树枝上,慢慢地举竿上去将它的翅粘住,随即迅速落竿捕拿。粘时有许多技巧,一是举竿时尽量别碰出大的响声,尤其不要碰到它所在的树枝;二是举竿的方位要选择好,不要将竿子的阴影遮住它,不要使竿来回晃动,以免蝉飞逃。捉到后,伙伴们喜欢拿在手中听蝉的叫唤,但手中的叫声,显得单调和低沉多了,然后把它放进竹编的小篓子里,跨在身上,再接着捕捉。记得有一次,我捉了二十多只蝉,受到了他们的赞许,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一年年过去了,蝉总是一代代的繁衍着,从黑暗中成长,在迎接光明的时刻,生命也便到了终点。可是,它却仍然是那么我行我素地生存着,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生命终结前的岁月,来展示自己的价值。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描写昆虫的片段的内容就整理到这里吧!感谢网友花费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有关于信息请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南岸少年我的梦,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fenxiang/52165.html

(0)
南岸少年我的梦南岸少年我的梦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3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3年7月5日

相关推荐

  • 初中写人满分作文600字范文(写人叙事作文满分600字)

    满分作文《有你,真好》令人耳目一新,这题材,不得高分才怪 什么样的作文会让人感叹“写得真好”,或者觉得作者“很厉害”?毫无疑问,是能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 这个“耳目一新”,是相对大多数作文来说的,就是别的文章都不这样写,而这篇这样写了。“耳目一新”可以指语言风格、某个细节,可以是素材、构思,等等。 比如表达“想家”的心绪,一个说“怎么还不到周末,我好想家啊”…

    2022年12月29日
    0075
  • 意思相反的四字词语

    反 义 词 悲欢离合——平淡无奇 天南海北——近在咫尺 出生入死——贪生怕死 黑白分明——颠倒黑白 功败垂成——大功告成 轻重缓急——齐头并进 轻重倒置——提纲挈领 生死存亡——安然无恙 生死攸关——无关痛痒 始终如一——出尔反尔 左右逢源——左右为难 大惊小怪——司空见惯 大同小异——迥然不同 东奔西走——足不出户 东张西望——聚精会神 古为今用——以古非…

    2023年1月7日
    0089
  • 红楼梦每回概括(红楼梦每回章节概括300字)

    《红楼梦》重点情节梳理 1、木石前盟(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

    2022年12月29日
    00117
  • 自我慰藉的小短文

    上帝不会让你的天空永远阴霾,伸出你的手,用智慧之心打开那一片乌云。 ——题记 生活犹如沧海,有时恣意咆哮,排山倒海,有时收敛狰狞,波澜不兴。人正如这海上的一叶扁舟,摇曳不定,又如秋风中萧瑟的落叶,经历生的困惑和死的彷徨。人生的慰藉是什么呢? 人生的慰藉是永远怀着希望。当一个人处于困难和挫折之中,他的慰藉则是希望,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一生,莫过于永远怀着希…

    2023年3月16日
    0058
  • 世说新语二则翻译译文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 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 咏雪 谢太 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

    2022年12月29日
    008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