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其二(咏牡丹的诗意)

减却牡丹妖艳色

——咏牡丹古诗词赏析(四)

王传学

风行一时的牡丹玩赏确实为唐宋经济文化生活增色不少。不过具有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诗人们却从中看到了潜藏的危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首先触及到了这一点,其在《秦中吟·买花》中写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

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人们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以“喧喧”状“车马度”,其男癫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

这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了铺垫。接着便是这些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移花而挥金如土。“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戋戋”,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古代以五匹为一束。“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新唐书·食货志》曰:“自初定‘两税’时钱轻货重,······绢匹为钱三千二百。”当时正行“两税法”,一匹绢为三千二百,那么“五束素”便为钱八万。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竟售价八万,其昂贵的确惊人。那么“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精心移植呵护,其珍惜无异珠宝,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以弄花为习俗,人人执迷不悟。以上只作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诗人的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点明。白居易的有些讽谕诗,往往在结尾抽象地讲道理、发议论。这首诗却避免了这种情况。当他目睹这些狂热的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位从啼饥号寒的农村“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看见他在“低头”,听见他在“长叹”。这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在热闹喧哗的买花场景中,诗人不失时机地摄下了“低头独长叹”的特写镜头,并以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从“低头”的表情与“长叹”的声音中挖掘出全部潜台词: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揭示了当时社会“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的贫富差距。最后这一警句使读者恍然大悟:那位看买花的“田舍翁”,倒是买花钱的实际负担者!推而广之,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都是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矛盾。

再看白居易的《牡丹芳》:

牡丹芳,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悉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事君忧稼穑。

此诗的前半部分极尽华美的描写,使全诗的意绪升腾至沸点,营造出了全民赏花爱花的盛大痴狂的场景。诗中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从牡丹的色、香、态入手,描摹了牡丹的色之瑰丽、香之销魂、态之迷人,把牡丹的丰姿神韵尽行托出。笔法细腻,纵横驰骋,酣畅淋漓。而且,在赏花人的选择上,也以上层人士为描写对象,凸显出极尽奢华的辉煌之感,使整个场景在人花交错中相映成趣地呈现出盛世审美习尚极致的豪奢感。

但此诗的题旨并不在前半部分铺彩摛文的描绘中,而是在后半部分貌似急剧降温、实则炽烈如火、力透纸背的慨叹中。通观全诗,实是以乐景写哀情。情感温度的变化,文辞华丽与质朴的两极,隐性与显性的参差对照,热与冷的奇异错位,为此诗在营造美不胜收的审美空间之外,赋予了针砭时弊的强大力量。尽管自己也深爱牡丹,但诗人情愿“减却牡丹妖艳色”,以期统治者能以百姓疾苦为重,不能只顾自己寻欢作乐,为牡丹挥金如土,却不问稼穑艰难。诗人于繁华盛景之中触探凄凉的深邃思想背后,是一颗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赤子之心。这种欲抑先扬的写法,使得这首诗获得了一唱三叹、百转千回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因其华美与厚重并举的独特艺术魅力而广为传诵,深入人心。

唐代诗人柳浑在《牡丹》中,对赏花者的豪奢进行了讥讽: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此诗以轻松平淡语言作侧面讽刺。前两句叹牡丹价格昂贵而豪家权门挥金如土满不在乎。三句转出,末句直抑。以物比物,写牡丹花与普通蜀葵花差不多。全诗谴责官僚贵族豪华奢侈,任意挥霍民脂民膏,同时流露出反对奢靡浪费和对民生疾苦的隐忧关心之情。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一开始写出了自己爱花而又无钱买花的矛盾心情。“无奈牡丹何”,即对牡丹无可奈何之意。造成这种状况,诗人交待了原因:数十千钱买一颗。用“数十千钱”与“一窠(颗)”,在数字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花的昂贵,其中已经揭示了买花富人的享乐,以及百姓的贫苦。

尽管花的声誉这么高,看来诗人无力买花,因而难得赏玩。因为最后他写道:“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较多”,到今天他才分明看到,牡丹花与普通的戎葵差不多。陈标《蜀葵》诗曰:“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案。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闲处只缘多。”这都说明蜀葵这种花相当普通,品级很低。诗人在这里将富贵之花牡丹同普通的蜀葵作一对比,认为这两者差不多。简直是震聋发聩。实际上潜台词是:牡丹花也不过如此,何必不顾民生疾苦,将价格抬得如此昂贵呢?言外之意尖锐讽刺了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的达官贵人。

咏牡丹的诗多写其艳丽不凡和高贵风格,这首诗一反常笔,表现了诗人的新奇立意。一个“始”字、“也”字,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全诗无一明显褒贬之词,然而诗人的好恶之情却又得以充分表现,足见诗人手法之妙。

同样感叹“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唐代诗人王叡在《牡丹》中斥责牡丹“妖艳乱人心”: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垂阴。

牡丹超逸万卉,芳姿艳质,总是被人们歌颂,而这首诗的题目虽为“牡丹”。却几乎通篇都是对牡丹的指责。“牡丹妖艳乱人心”这一句陡起陡落,不同寻常。“妖艳”似对牡丹的赞美,但“乱人心”就把前面的赞美一下子否定了,先扬后抑,为全诗确定了基调。“一国如狂不惜金”,将“乱人心”三字具体化。“一国如狂”高度概括了当时争购牡丹的狂热场面。“不惜金”则揭露了富贵人们为买花而挥金如土的情形。这两句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

既然艳丽的牡丹花扰乱了人心,给社会造成了灾难,诗人自然不愿去赞美它。在他看来牡丹花还不如桃李,桃李虽没有牡丹那般富贵那样妖艳,但它的花可供观赏,结了果可供人们食用,而且在果实长成以后,默默地垂遮着树阴供人们乘凉。第三、四句,诗人将桃李与牡丹相对比,盛赞桃李的可贵精神,进一步贬斥了牡丹花。“曷若”二字表达了诗人喜爱桃李,厌恶牡丹的感情。

这首诗托物寄意,表达了诗人鲜明的政治倾向,虽没有揭露出社会矛盾的本质,没有白居易《买花》诗那样深刻的主题,但能借对牡丹花的指责,曲折含蓄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恶,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这种批判精神也贯穿于宋人牡丹诗词中。北宋诗人赵鼎臣在《买花诗》中写道:

老觉欢娱少,愁惊岁月频。

能消几日醉,又过一年春。

陌上枝枝好,钗头种种新。

买归持博笑,贡自可怜人。

诗人年岁已高,觉到岁月过得飞快,转眼又是一年。看到田野上的牡丹花朵朵开得美丽、新艳,买花人持着买来的花高声欢笑,却不曾想到那可怜的纳贡人。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讽刺之意。

再看北宋文学家苏轼之子苏过的《次韵伯元咏牡丹二首》(其二):

草木无情解悦人,徒因见少得名新。

剪裁罗绮空争似,研合丹青太逼真。

尤物端能耗地力,痴儿竟欲费精神。

愿回春色归南亩,变作秋成玉粒匀。

草木本无情,如何能取悦于人?有些只是因见得少而得到新的名称,被绣在罗绮上,画在丹青里。诗人所担忧的是“尤物端能耗地力”,所期望的则是“愿回春色归南亩,变作秋成玉粒匀”。面对牡丹,诗人所观察到的是社会的不平等,所想到的是生活在最底层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这种批判精神和悯农情怀是极为可贵的。

再看北宋诗人王溥的《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王溥的这首咏牡丹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直觉印象。他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把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上。他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它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而牡丹的花朵大得如“斗”,她的美艳、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但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有什么好赞美的呢?

此诗立意独特,审美视觉新颖,在众多咏牡丹诗中别具一格。《增广贤文》中“牡丹花大空入目,枣花虽微结实成”,其意即出于此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俗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shici/9341.html

(0)
俗人俗人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27日

相关推荐

  • 赞美冬雪的诗歌有哪些?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

    下雪时,最惬意的事情是什么? 泡着热茶、烤着火炉,坐在温暖的房间里,静静看雪飘落人间,细细听雪落下的声音…… 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了。 如果再有一个知己好友相伴,就真是神仙都不换的日子了。 一千多年前,白居易与刘禹锡赏雪、饮酒、大笑,写下一首诗,中间14个字无比温暖。 诗名《雪夜小饮赠梦得》。 《雪夜小饮赠梦得》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

    2022年12月27日
    00124
  • 文明修身为主题的诗

    1、以退为进 ——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生活中,碰到不如意时,低一低头,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即使外界认为我们是退步的,不必动摇,坚持心中的信念,退步原来是向前。 2、山不转水转 ——南北朝·善慧大师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从差别中来认识同一,从动乱中来认识寂静,只要我们…

    2022年12月27日
    00101
  • 何满子古诗(何满子古诗原文带翻译)

    唐玄宗开元年间,沧州歌者何满子,身为宫中歌女却因故犯上,被处以极刑。临刑前要求最后再高歌一曲,没成想唱出的曲子苍凉悲怆,恸然之音响遏云霄,竟使天上白日都黯然失色。可惜,判决结果未变,何满子还是赴死而去。故事很快传开,引得世人纷纷感叹,更引得不少文人墨客赋诗留赠。 白居易向来都喜欢歌颂这种悲剧,像《长恨歌》、《琵琶行》莫不是如此。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决定为何满子…

    2022年12月27日
    00124
  • 道德经第四章(道德经第四章译文)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品读经典: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及解释译文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

    2022年12月27日
    00116
  • 鹊桥仙古诗有哪些?10首鹊桥仙诗词

    牛郎织女用永世的相思、悲苦 谱写了一曲辛酸的离歌。 让世人为之陶醉, 千百年来吟咏不绝。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

    2022年12月28日
    0011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