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历史典故事例(新年的历史典故风俗)

年是人们生活中最长的时间单位,百节年为首。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节日中,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莫过于“过年”,“过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第一大节日。

在西方历法未传入之前,历史上我国按中国的传统历法,把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之为“元旦”。因为这是新年伊始第一天,称“元日”,元日为一岁之首、一月之首、一日之首, 古人称为“上日”、“元日”、“元正”、“正日”、“正旦”。这一天又称为“三元日”(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又称“三朝”之日(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后世称为“元旦”。元者始也, 旦者晨也。所以元旦成为一个充满喜气、热闹非凡的日子。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

因“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所以古代帝王对此十分重视,为表示自己的正统地位,每当改朝换代都要将这个节日名称和时间概念改革一番,变一变。如《尔雅·释天》:“岁,年之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也就是说唐虞时称年为“载”(在唐代女皇武则天改唐朝称大周时,也曾改“年”为“载”)。夏代称一年为一“岁”,商代重祭祀所以称一年为一“祀”,直到周朝时才有了“年”的名称。在《说文解字》中,最早对年的解释是“谷熟也”!《谷梁传》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不难理解,“有年”指的是农业有收成;“大有年”指的是农业大丰收。

“过年”的历史风波

改朝换代,帝王易姓,不仅要对“年”的名称改,时间也改得不一样。古代帝王为了表示“受命于天”,要“改正朔,易服色”,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古代都把每年的第一个月称“正月”,作为“岁首”,夏代的历法建寅,以孟春之月(即现在的阴历的正月)为岁首;商代建丑,以季冬之月(即现在阴历的十二月)为正月;周代建子,以仲冬之月(即现在阴历的十一月)为岁首。秦代改用颛顼历,以建亥孟冬之月(今阴历的十月)为岁首;因秦始皇名嬴政,为避讳又把正月改称端月。汉初仍沿用秦代颛顼历,以今之九月为一年之终,以十月为一年之始。因而汉初的除夕之夜就是今天的阴历九月二十九日,元旦则是十月一日。如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落成,适逢新年,朝内文武大臣首次行朝岁之礼,就是十月一日进行的。直到汉武帝命司马迁、邓平、落下闳等人制定《太初历》,确定“行夏之时”,即改回夏代以孟春之月为岁首,恢复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代相沿袭再没多大变化。所以历史上把旧农历一直叫“夏历”。由于历代的历法皆由皇帝下令颁布执行,所以民间也称之“皇历”。

可是,到了辛亥革命时,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宣布废除中国旧皇历,采用西方引进的阳历(即公历),采用民国纪年。这样做既表明彻底改朝换代开辟历史的新纪元,又带有彻底废除“皇历”的历史传统,向封建王朝彻底决裂的深远意义。但是,几千年的节日民俗具有传承的稳定性,一时没有接受新历法,于是民间两种历法并行,即阴历和阳历。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民间仍然过了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民间还是照“旧皇历”过。这样一来,相当于一年要过两个“年”,有两个“元旦”。

“年”不仅是节日,也是时间单位。民间对“过年”很隆重又很讲究,也有很大禁忌,就是一年绝对不能过两个年。民间故事传说隋末瓦岗寨农民起义时,程咬金抢了“皇杠”得了大笔银子,被推上“混世魔王”的宝座,当上“大德天子”。这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草莽英雄,没文化,当了“大德天子”就问部下怎么过好,大家齐呼“过年好!”于是,他便下令,那咱们就天天过年,反正有劫“皇杠”的大笔银子花,咱们天天吃肉喝酒过大年。传说他本来有十八年“大德天子”的皇帝之命,结果十八天就过完了。民间故事又传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也是一样,本来打进北京坐上了金銮殿,至少应坐四十二年江山。可是李自成大军进京后就腐败了,大吃大喝,弄得天天像过年似的,所以仅仅四十二天就把四十二年过完了,很快就一败涂地。

“过年”的历史风波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攫取了民国总统宝座,袁世凯特别讲迷信禁忌,又想恢复帝制当皇帝,认为一年过两个年是肯定不行的,但又不能废除孙中山引进确立的阳历。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北京(民国)政府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起开始实行。自此,以往的旧皇历“过年”改名成了“春节”。 其实,在历史上也早有“春节”的名称,但不是指过年“元旦”这一天,而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如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也是泛指立春后的时节。

由于这个“春节”是袁世凯批准的,许多倒袁人士,都拒绝过“春节”之说。孙中山在1924年还提出过废除“春节”这个节日。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信奉基督教,南京政府重新倡导过阳历的“元旦”新年,政府颁行政令宣布废除中国旧历,“禁过旧年”,并严禁民间过春节贴春联燃烟花爆竹等一切过年的民俗活动。这个“不许过春节”的政令在《申报》等许多报刊上一颁布,各界人士就掀起反对国民党改节俗的热潮。结果,国民政府不但没有把旧历新年“春节”禁止,还招来了国内许多反对的声音。

不过“春节”在袁世凯批准后改掉了“过年”之称,回避掉一年过两年之禁忌,使阳历与阴历并行不悖,却也保留了传统节日风俗之实质内容。重视民族传统的中国人还是把春节当作真正的“年”来过,使数千年以来形成的节日传统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随着历史发展逐步增加新的时代气息,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第一大传统节日。一般认为春节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实,将“过年”称为“春节”也就是近百年的事。

(作者:郭兴文)

(摘自《西安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投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有梦的作家,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baike.com/lishi/15402.html

(0)
有梦的作家有梦的作家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02:51
下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02:51

相关推荐

  • 元宵节从何而来?元宵节的真正来历

    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加上吃元宵的习俗,这个节日就和团圆两个字牢牢地联系起来。现在卫监君就告诉你元宵节是怎么来的,都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 有关元宵节来历的说法多种多样,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 一种说法,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

    2022年12月28日
    00127
  • 元宵节的传说 3个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刚过,人们又迎来了我们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使新年活动进入了高潮时期。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在古代把夜晚称为“霄”,所以有“元宵”之称。因为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又叫“上元节”。关于元宵节,民间有很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分享其中的几个。 一、汉文帝的传说 话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但汉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逐渐落入吕后手中。汉惠…

    2022年12月28日
    00136
  • 含有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对应的历史人物)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语往往来源于历史事件。那么下面这些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你都知道吗 1、一饭千金(韩信) 典故: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靠着钓上来的鱼充饥,运气差时就只能饿着肚子。在韩信钓鱼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经常拿些饭菜给韩信,韩信非常感激她。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给予他救济的老婆婆,便…

    2022年12月28日
    00124
  • 努尔哈赤是谁啊?最新努尔哈赤历史古人资料

    今天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努尔哈赤是清朝皇帝吗? 乍一看,自然是下意识认为努尔哈赤是清太祖,自然是清朝皇帝,可是仔细一想,这个问题实则大有内容,大有讨论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看清朝的崛起发家史: 第一阶段:努尔哈赤起兵,建立后金汗国,是为后金汗国第一位大汗,属于是草创时期。 第二阶段:皇太极继位,是为后金第二位大汗,他在位时期,对内是一改努尔哈赤时期的“八家分…

    2022年12月28日
    00117
  •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孔融让梨寓言故事)

    我从小就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 在孔融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家里分梨,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拿大的,唯独孔融,挑了一颗最小的梨子。 父亲看见了,十分奇怪,问孔融,“孩子,你怎么选了一颗最小的梨?” 孔融回答说:“我年龄小,所以要拿小的,大的梨子给哥哥姐姐就好了!” 父亲笑道:“可是你弟弟妹妹比你年龄小,为什么不把小的梨子留给他们呢?” 孔融说:“弟弟妹妹比我小,我…

    2022年12月27日
    0017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